然而,这些真的是年轻人的新年心声吗?看了可口可乐的春节微电影,年轻人会有更深的思考。
在王小明看来,过年就是“跑腿”。帮妈妈买生抽,帮奶奶买面粉,帮爸爸买双面胶,帮姐姐买零食,简直是家里的外卖员,想安安静静打游戏?不可能。
被外婆带大的“小猪仔”,也不太愿意回家过年。因为每次回家,都要坐时间长、路况差、座位硬的长途车,坐完浑身疼。
片子中,可口可乐讲述了三个年轻人“不喜欢过年”的理由。美玲、王小明、“小猪仔”三个人的内心os,其实可以映照到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内心。特别是当移动通讯日益便捷,远离家乡、外出打拼的年轻人,越来越难体会到“乡愁”,过年团圆的仪式感,他们也很少重视。过年,甚至都变得可有可无。从这一点看来,可口可乐前半部分对年轻用户的洞察,可以说是一针见血,让人感同身受。但站在可口可乐的角度,这种过年方式并没有对错之分,只是代际之间对“过年”的不同态度而已。所以,在故事安排上,可口可乐也非常用心,让每一个故事的矛盾主体都围绕着年轻人和长辈展开,从而让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代入感,并不仅仅是站在年轻人的立场。
歌词里唱,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,被偏爱的有恃无恐。”过去,年轻人对热闹的、繁忙的、奔波的过年习以为常,见怪不怪,并不觉得有什么珍贵。但疫情让年轻人懂得,原来一个团圆年,家人的陪伴,对自己是那么重要。所以,片子出现了第二次反转。当时间线由“去年”拉到了“今年”,美玲、王小明、“小猪仔”对过年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,他们都在努力重拾过年团聚的小确幸。你要我冷冷清清地过年,那我还是选择闹哄哄的亲戚吧。
其实跑腿也不是啥苦差事,跟家里人一起忙才叫过年嘛。
回家的路有多难熬,家的味道就有多浓。
到片子最后,我们才看到,可口可乐想要诉求的,是过年的团聚时光,是热闹的年味,是希望年轻人回家过年的祈愿。
只是,让年轻人从“害怕过年”到“回家过年”的转变,可口可乐并没有去刻意说教,而是从三个年轻人的故事,用温馨的亲情,去感染年轻人,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,这是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。

为了将这种快乐的新年心声更大范围地传递,可口可乐还上线了一支H5,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裂变式效应来传播品牌价值。消费者可以根据模板写下自己的新年心声,分享给亲朋好友,将温暖传递,将快乐扩散出去。



<<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>>
当然,由于疫情的反弹,再加上“就地过年”的号召,今年春节,恐怕依然有很多人无法回家和亲人团聚。但与此同时,又会有很多人意识到团聚的可贵,更加珍惜和家人的相处时光。不能回家的人,也可以通过可口可乐的H5,将自己的新年心声讲给家人听。这样,即使彼此相隔万水千山,但心只要靠得够近,这年味也就够浓。以上就是可口可乐春节微电影,让不想回家的年轻人沉默了的全部内容了,希望大家喜欢。